今年的诺贝尔文学颁给民谣歌手鲍勃·迪伦引来不少争议,也让很多人心疼常年陪跑的村上春树。而在文坛上,已故丹麦作家凯伦·布里克森也曾获得诺贝尔提名,可是最近她的姓氏域名Blixen.com却陷入仲裁风波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在丹麦诞生过两位伟大的著名作家,安徒生是其中之一,另一位便是凯伦·布里克森(Karen Blixen),她曾因自传体小说《走出非洲》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,该作品后来被搬上银幕,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。
1962年,凯伦·布里克森在哥本哈根去世,其相关事务交由名下基金会Rungstedlund负责,该机构致力于保护凯伦·布里克森的合法权利,并且负责管理卡伦故居Karen Blixen博物馆。
该机构拥有多个包含“Karen Blixen”的商标,如2006年注册“KAREN BLIXEN”图形商标,2007年注册“KAREN BLIXEN’S JUL ”文字商标等,目前还启用域名blixen.dk搭建了一个与凯伦·布里克森相关的网站。
今年8月,该机构提出申请仲裁争议域名Blixen.com,持有者系英国剑桥的一家时装公司,其注册时间是2007年2月5号,距今已有9年历史,目前还没有被建站,仍处于隐私保护状态。
原告认为,凯伦·布里克森是知名人物,在全世界享有盛名,其持有包含“KAREN BLIXEN”的多枚商标,但是争议域名Blixen.com正好对应布里克森的姓氏,被告没有权利使用“Blixen”这个名称。
原告表示,曾因Blixen.com联系过被告,但对方表示不愿意转让或删除域名,因此断定对方是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,让Blixen.com与被告自己的服装业务联系在一起,有误导用户的嫌疑。
被告有一款名为“Blixen”的服装产品,设计灵感来源于“凯伦·布里克森的非洲宇宙”,并且希望和原告进行合作,所以原告觉得被告在知晓其权利的同时,还注册域名Blixen.com,企图挖掘布里克森姓氏的广告价值。
针对原告的指控,被告认为凯伦·布里克森的名字“KAREN BLIXEN”没有被用做商标使用,而且自己的设计灵感还来源于很多方面,比如一些公司正在以“Blixen”的名义安排前往非洲旅行等。
被告否认争议域名Blixen.com和原告所持有的丹麦商标具有混淆性,因为原告的商标只是一个手写的签名,由“Blixen”和“Karen”组合而成的,和争议域名存在差异。其他文字商标也是如此。
被告认为,虽然布里克森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原告,其中并不包括商标权。而且,域名Blixen.com不单和原告有关系,有一些公司也使用“Blixen”这个名称,他们的商标里也包含了“Blixen”。
被告还表示并非为了出售、转让第三方才注册域名Blixen.com,原告的商标保护类别与被告从事的业务不同,不存在业务上的干扰,而且该域名已经被隐私保护,所以不算是恶意注册。
经过案件的审理,仲裁小组认为争议域名Blixen.com确实和争议域名具有混淆性,被告打算使用“Blixen”作为商标,并且准备用争议域名出售商品获得利润,构成恶意注册和使用的嫌疑。
最终,仲裁小组要求被告将域名Blixen.com转让给原告。